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8:32:00
人民日报记者 魏哲哲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件斑驳的小炕桌总能吸引许多参观者驻足。就是在这张小炕桌上,毛泽东同志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名篇——《沁园春·雪》。
革命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在总则增加规定:“对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伟大建党精神等有关的文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作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文化领域法律,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2次修订和5次修正,对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已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将实践中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介绍。
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
从空中俯视,秦直道宛如一条巨龙静卧于低草密林之间。
秦直道全长700多公里,其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及秦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的一段秦直道遗址却遭到了破坏。2009年至2020年,某煤矿和煤炭公司在秦直道遗址本体上进行煤炭生产作业,造成3214.01米秦直道遗址被毁。
“研判认为,某煤矿和煤炭公司的生产作业行为造成秦直道遗址被毁坏,损害了公共利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达拉特旗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但其在工程建设文物前置审批工作中把控不严,检察机关为此发出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达拉特旗人民政府积极推动秦直道遗址保护工作,申请专项文物保护资金,加强文物管理力量;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文物前置审批制度,完善相关流程,累计督促完成611个建设项目文物考古调查和前置审批手续办理。
“虽然行政机关已经履职,但秦直道遗址毁损多年,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处于受侵害状态。”达拉特旗人民检察院为此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最终,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
“总结近年来各级人民检察院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实践经验,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设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为检察机关履职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介绍,今年最高检已部署开展“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公益诉讼监督活动,还将指导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石窟寺、传统村落、革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监督活动。
当前,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仍有一些地方没有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的关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明确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
“通过法定程序使‘保护第一’确立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标志着我国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说。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通体如冰般剔透玲珑,腹部雕饰对称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雕饰四条小蟠螭……近日,被网民们称作“小粉炉”的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从“本单位”南京博物院“出差”至镇江博物馆,吸引不少人前往打卡。如今,“到博物馆去”正成为社会新风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头好。
如何更好让文物活起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一是明确国家支持和规范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二是明确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管所、考古遗址公园等有关单位应当结合参观游览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动不可移动文物有效利用。”梁鹰介绍。
此外,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还明确,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建立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管所、考古遗址公园等单位,应当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讲解;博物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众开放,合理确定开放时间和接待人数并向社会公布,采用多种形式提供科学、准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在重庆,走进大足石刻景区的8K球幕影院,这里座无虚席。岁月流转,古老石刻穿越千年风霜,借助数字之翼让大足石刻的文物与游客产生互动,让游客体验变得更生动有趣,更鲜活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022年实施的大足石刻中小型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工程,利用三维扫描、多光谱技术、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等,对大足石刻22处中小型石窟223个龛窟基础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与留存,为大足石刻后续保护修缮、考古研究、传承利用等工作提供数字支撑。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强调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规定“国家加强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鼓励开展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采集和展示利用”,顺应了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为文物的长期保护、修复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织牢织密文物安全保护网
在景区刻字留言违法吗?一则案例给社会公众以警示。
因为迷信在名山上涂写文字“可改变运势”,张某方、李某香二人在泰山石刻上大量进行涂写,造成破坏点37处。经鉴定,涂写行为对“泰山古建筑群”“泰山盘路古建筑群”的本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对上述古建筑群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以故意损毁文物罪判处张某方、李某香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支持检察机关所提公益诉讼请求。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与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处分责任等相衔接,共同织牢织密文物安全保护网,增强法律威慑力。
“细化处罚层级和处罚对象,大幅提升罚款金额,对造成文物损坏且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将最高罚款额增加到单位最高罚款1000万元;明确文物行政部门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金瑞国介绍,这些规定都旨在进一步筑牢文物“应保尽保”的法治屏障。
“当前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等文物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文物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善,安全检查和执法巡查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依然存在。”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副司长张后武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加大文物违法案件督察督办力度,持续深入推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文物安全风险隐患,提升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文物保护离不开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如何多措并举,广泛凝聚起全社会力量保护文物?
多年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志愿者在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公民、组织可以提出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登记公布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建议;明确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志愿者等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给予指导;等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各地方要抓紧制定、及时出台文物保护法配套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法律有关要求,提高文物工作法治化水平。”梁鹰说,要加强法律解读和宣传引导,让法律实施各相关方面、有关人员都知晓、理解、熟悉法律规定的内容,推动法律全面有效落地实施,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4-10 14:54:00
2025-04-10 08:32:00
金昌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守护陇原文化遗产”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2025-04-08 14:53:00
2025-04-04 23:47:00
2025-04-02 16:48: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2025-04-13
【货币金融】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 M1增长 M2增长
2025-04-13
2025-04-13
3月金融数据出炉:社融增速处于高位 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均现积极变化
2025-04-13
花开吉林 | “冰雪为骨,繁花为魂”,原来这才是春日“顶流”!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