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美国 中国 关税 亿元 清明 万元 公司 项目 企业 基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原人,好房子什么样?新标准说了算

我国住房市场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新版《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新规”)正式回应了这一趋势,以更高的标准定义“好房子”,推动住宅建设迈向更安全、更舒适、更绿色、更智慧的新阶段。

此次新规的出台,不仅是对现行标准的全面升级,更是对居民居住体验的深度优化。山西晚报记者通过走访市场发现,近年来,太原部分中高端项目已在层高、恒温、长日照等方面先行探索。而新规的落地,意味着这些“高标准”将成为行业普遍要求。新规具体有哪些亮点?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居住环境?对房地产行业又将产生哪些影响?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深入解读这一“居住升级”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A 层高提升至3米 居住舒适度带来质的飞跃

一直以来,住房的层高问题都是人们买房时的关注重点,新规一经发布,“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便引起广泛关注,这一调整看似只是数字上的变化,实则对居住品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旧版《住宅设计规范》对层高也有明确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米。这一标准并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层高并不能直观感受,人们肉眼所见的往往是净高。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层高通常指上下两层房屋楼面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下层楼板面到上层房屋的楼板面之间的距离。而净高,指楼面或地面到上一层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这也是购房者通常可以在室内直接感受、测量到的高度,是属于购房者入住后真正可以使用的空间高度。通常情况下,房屋净高加楼板的厚度等于层高。

“2.8米的层高包含楼板,净高可能只有2.5米左右,住户身高较高的家庭就会感觉压抑,影响采光通风,如果家中装个吊灯,居住体验更差。”业内人士介绍,房子已经从“有没有”进入“好不好”的新阶段,3米层高的最低标准线,是符合行业特征和市场规律的,这在近年来的楼市产品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从省城楼市来看,有不少注重产品力的项目早已将此标准提高到了3米甚至以上。例如长风商务区的华润太原瑞府,标准层高约3.1米;北城市场新盘建投·滨河首府,设计约3.2米的墅级层高;汾河岸旁滨河金茂府,设计层高为3.3—3.5米;太原老牌高端项目星河湾,户型层高普遍在3.3米以上,部分大户型层高甚至超过了3.5米。上述项目均把超3米的层高当作项目的优势卖点,获得置业者认同。

“层高提升20厘米,可以说是新标准中最显著的亮点之一,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基础所在。”业内人士介绍,更高的层高考虑了我国居民身高增长的趋势,改善了空间感受,为室内自然通风、提升装修可选性等带来更有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房屋层高越高,室内高低处温度的温差越大,空气对流越好。此外,高层高增强了功能灵活性,不仅在装修设计方面提供多样的选择,也为中央空调、地暖、新风系统等提升居住体验的智能设备预留了充足的安装空间。例如3米层高可轻松实现2.4米通顶衣柜与0.6米吊顶组合,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增加储存的同时,完美解决衣物收纳与空调安装的矛盾。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改变从健康舒适、空间利用、市场价值等多维度重塑了现代住宅标准,为城市人居体验带来质的飞跃。

B 适老化设计全覆盖 从电梯到室内关怀银发一族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住得安全、舒适、便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将适老化设计作为重要内容,从公共设施到室内细节,全面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

适老化设计的第一要素是让老年人出行更便捷,这从电梯配置标准升级上有最直观的体现。根据新规内容,新建住宅建筑电梯,最高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或最高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9米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业内人士介绍,老年人上下楼梯困难,4层及以上设电梯,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提供便利。此外,新规还明确了电梯尺寸,采用宽轿厢时,轿厢长边尺寸不应小于1.60米,轿厢短边尺寸不应小于1.50米;采用深轿厢时,轿厢宽度不应小于1.10米,轿厢深度不应小于2.10米。业内人士介绍,这样的电梯尺寸可以确保担架等救援设施能够顺利进入,为紧急救援争取时间,此外,居民出行更便捷,搬运重物更轻松,大件家具搬运不再困难。而对于最高入户层为十二层及以上的住宅,新规还要求每单元应至少设置2台电梯。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旧版《住宅设计规范》也有类似条款,但通常12层以上住宅的电梯数量都通过设置连廊的办法解决,新规正式实施后,从品质上来说电梯配比高,是住宅品质更高的表现。除了电梯配比更加适老化,在出行方面新规还要求小区道路、单元门、走廊等区域需满足轮椅通行需求,比如每个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公共区域采用防滑铺装等,进一步优化老人日常出行体验。

进入室内之后,新规对适老化进一步提出要求,从源头上保障老人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例如对不同空间门的通行净宽提出具体要求,为室内空间预留无障碍改造条件,要求入户门的门槛高度、户内外高差不大于0.015米也就是1.5厘米,当各空间有不可避免的高差时,要求设置斜坡过渡,这也方便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绊脚、方便轮椅通行。卫生间是老人居家生活中安全隐患最多的地方,新规首次对卫生间扶手、地面防滑等细节做出了具体规定,减少老人跌倒受伤的意外风险。业内人士表示,从公共区域到室内空间,多个细节要求将适老化、无障碍设计串联,为适老化居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 静音恒温采光好 打造“健康宜居”高品质住宅

除备受关注的层高、适老化亮点之外,新规在隔音、光照、温度控制等关乎居民生活幸福的领域也有突破性规定,推动房地产市场从“基础居住”向“健康宜居”全面升级。

围绕噪声限值,新标准第一次强制规定了电梯、水泵等设备传播到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在上层卫生间排水时,在卧室内测得的排水噪声不大于33分贝。此外,新标准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提升了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分户墙、分户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将卧室、起居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指标“不应大于75分贝”提升为“不应大于65分贝”。沿街交通噪声、空气隔声方面,新规明确,临街住宅朝向交通干线一侧的卧室外门窗,空气声隔声标准不应小于35分贝,较现行标准也提升了5分贝。业内人士表示,更高的隔音标准,旨在控制邻居之间诸如说话声音、电视音响声音、外界噪声等干扰,更好保障了居家生活的舒适性。

室内热环境质量关乎“冷暖”感受,是保证人体健康、舒适,提升居住满意度的关键性能指标。新规从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个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例如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集中供暖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冬季室内供暖计算温度不低于18℃、住宅设有供暖系统时应具有室内温度调节功能等。而在日照方面,新规要求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业内人士认为,这也要求住宅项目规范设计不仅应控制好建筑间距,同时楼面设计也需优化,考虑室内空间合理布局。目前,太原部分项目已采用“凸窗+落地窗”甚至是“270度转角大飘窗”的设计来提升室内进光量,在中高端项目中比较常见。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很多传统住宅容易有昼夜温差大、采光不足困扰。”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省城部分开发商引入了新的开发设计理念,推出在隔音、恒温、日照等方面优于传统住宅的品质项目,例如保利、万达、融创等品牌部分项目采用Low-E玻璃,具有出色的隔音、保温以及高透光性;金茂府推出五恒系统,集成了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五大功能,为住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保利·天悦楼间距规划约60-160米,尽可能延长日照时间;中海天钻建面约222平方米的大平层户型为业主配备了高效通风换气系统、智能分户温控系统……从“有房住”到“住得健康”,太原楼市的产品在近几年品质不断升级。

D“好房子”持续推进 高标准促进行业产生新格局

“新规对住宅项目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更加有力支撑城居民宅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新规不仅回应了人们的迫切需求,更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具体标准,让人们住得更舒适、更安全、更健康,推动住宅品质全面升级。

2025年,建设“好房子”被多地政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山西也不例外。今年3月,山西省住建厅发布《山西省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推动“好房子”试点项目建成交付、示范引领效果作用凸显、“好房子”配套支持政策逐步完善、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好释放、城市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质量优良、安全耐久、配套全面、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绿色低碳的“好房子”产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好房子”越来越多,有望进一步刺激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购房者信心增强之后,入市节奏加快,人们也正式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当然,随着新标准的实施和“好房子”的全面推进,房地产行业也将重塑竞争格局。“更高的建设标准可能导致开发成本上升,这对房企的资金、技术等也是考验。”业内人士介绍,比如层高加高会带来更高的成本,以100米高的住宅楼为例,如果按照2.8米层高计算,一栋楼可以盖32-33层,如果层高提高到3米,则仅能盖30-31层,房企的可售面积会减少,房屋建设成本会增长。再比如更高的隔音、隔热要求,多层的中空玻璃、隔音墙体材料、高性能保温材料等,都会使建筑成本上涨。“房企面临的可能是从‘量’到‘质’的转型,多年前房企疯狂扩张的景象短期内不会再现,转向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业内人士指出,具备技术、资金及品牌优势的头部房企有望在此时抢占先机,行业集中度或将持续提升。

新版《住宅设计规范》的发布可以看做是推进“好房子”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从居住本质需求出发,全面提升住宅设计标准,标志着住房建设正式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未来,围绕好的材料、好的建造、好的服务,相信还会有更多细化标准将陆续出台,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购房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充分把握“新标准”下的居住升级红利,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来源:山西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