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中国 美国 亿元 关税 万元 企业 公司 项目 同比增长 政策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郑州出台《2025年稳外资稳外贸行动方案》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安欣欣)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2025年稳外资稳外贸行动方案》(一家简称《方案》),旨在推动外资外贸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按照该《方案》,2025年,围绕实现外资外贸年度工作目标,我市将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推动全市外资外贸工作平稳健康发展,力争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5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60%以上,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25%以上;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500家以上,进出口超亿元企业200家以上。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15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0家以上,实际使用外资1.8亿美元以上。

支持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壮大

按照《方案》,我市将建立50强重点外贸企业“一对一”常态化助企联络机制,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巩固郑州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手机、汽车、铝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上的外贸优势。同时,加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巩义市围绕铝及铝加工业、郑州经开区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郑州高新区围绕新型材料加大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稳定和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郑州航空港区打造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

挖掘外贸增长点

该《方案》明确,我市将实施“企业出海”行动,聚焦智能终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服装家居等优势产业,积极发挥郑州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平台作用,组织服务机构与有出海意向的企业精准化对接,提供专业化服务。

扩大大宗商品进出口规模。充分利用郑州国际物流枢纽优势,持续跟进服务中储粮、瑞茂通、四季物流港等重点流通企业,提高通过郑州口岸进口矿产、粮食、肉类等大宗商品规模,做大做强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

在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方面,《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国内外重点头部电商平台加快在郑布局,加快跨境电商企业品牌出海,促进郑州市传统产业布局重点枢纽城市海外货站和海外仓,全面提升跨境电商主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相关部门将推广入驻企业多、行业影响力大的园区发展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现有园区及新建园区提质增效。在全市打造不少于30个“一县区一特色”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培育特色跨境电商产业带。相关部门将梳理全市主导产业、优势产品,重点围绕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绘制全省跨境电商品牌出海产业带图谱,建设产业带选品展示与线上对接服务平台,引导跨境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联合,制定产业带出海行动计划,推动“郑州制造”“河南制造”出海。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按照《方案》,郑州将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任务台账重点任务和2025年工作要点,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和RCEP示范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推进自贸区、自创区“双自”联动,推动郑州市“双自”联动实施方案落地。

此外还将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23条综合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支持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经开综合保税区增加口岸作业功能,与机场口岸实现区港联动、信息互通。

在建设高标准智慧口岸方面,以顺势监管为目标,推进郑州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的智慧口岸试点建设,提升口岸运行效率,加强信息共享和电子数据传输交换,充分释放物流与开放平台叠加效能。

提升开放平台通道

《方案》还对郑州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条丝路”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规划。

“空中丝绸之路”强基扩面。积极招引基地航司和大型物流集成商在郑落地,不断培优引强物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本地卢森堡货运航空和中原龙浩航空“双货航”支撑作用,不断做大主基地规模,全年郑州市客货运吞吐量达到3100万人次、100万吨以上。

“陆上丝绸之路”提质增量。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加快郑州国际陆港新址、上街片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加快新国际陆港智慧海关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郑州至德国、俄罗斯、越南、老挝“枢纽对枢纽”建设,探索开辟南亚线路和经喀什南向线路,全年开行中欧班列(郑州)3630班以上。

“海上丝绸之路”加速升级。推广“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强化与郑州周边港口的协调联动,壮大郑州集装箱铁水联运市场,打造东向出海大通道,常态化开行郑州至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的铁海联运班列。

“数字丝绸之路”赋能互联互通。办好2025郑州跨境电商大会,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业务模式,搭建“丝路电商”数字平台,与卢森堡、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实现海关数据互联,推动跨境贸易单证电子化,缩短通关时效。依托郑州数据交易中心,谋划搭建“丝路数字贸易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