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美国 中国 亿元 关税 清明 万元 公司 假期 基金 项目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构建触动童心的阅读新体验

小女儿五岁时,对《蚯蚓的日记》特别感兴趣,那时候,她还不能认识绘本上的很多字,但对蚯蚓戴帽子的插图非常感兴趣,每一次翻到那一页都会开心地喊:“它要去参加舞会啦!”现在她上五年级,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

从她的阅读进阶过程中,能感受到儿童阅读的奇妙特质——既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又需要成人巧妙的引导。如何在保留童趣的前提下培养阅读能力?

绘本里的不教而学

亲子阅读期,和孩子一起读过几百本绘本。教一年级时,我也会每周带学生们共读一本绘本。不讲解绘本,让孩子们通过图画猜测情节——小熊为什么抱着蜂蜜罐发抖?树洞里的影子是谁?小兔还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孩子们在阅读一本绘本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惊人的发现和丰富的想象。

当孩子读到“害怕”这个词,他们会说:“小熊的心跳得好快”,不需要解释出这个词的意思,其实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完成了从图像到情感的阅读跨越。

绘本阅读不是语文课,师生不会像回答问题一样去交流,而是自然、自由地表达,这种无压力阅读环境催生的效果能让大多数孩子能在一学期结束完整复述10本以上的绘本故事。

生活里的文字探险

学前要认识多少字?小女儿上一年级时,拿起姐姐六年级的语文书,也能顺利读出一两段。很多人都以为在她们俩入学前便开始大量识字才有此效果。其实她们的识字途径除了阅读,最多的便是在生活中识字。

孩子小时候,每次全家去逛超市,都让小朋友自己负责购物清单——“帮妈妈找‘牛’字开头的酸奶”“薯片区有没有‘乐’字?”……这么去几次,超市里很多商品的名称都能认识。洗澡时,放在浴缸旁边的一圈洗发液、沐浴露、洗面奶等瓶瓶罐罐上面的字,也都慢慢认识了。过几个月再换一套,字认识了再认商标,每天都有新的挑战。

放学走回家的那段路,几十家店面的招牌也尝试认一认。有天小女儿突然很兴奋地说有一家店叫“四哥家”,我们都没猜出来是卖什么的店铺。第二天在路上才发现是招牌为“四哥家常菜”的饭店,孩子后两个字不认识,就直接省略了。又有一天冒出一句“全平二手车,行!”,我们都以为是她听来的广告。第二天她在路上指给我们看,原来是一家“金平二手车行”,于是,又普及了一下多音字,而对孩子来说,就像发现了汉字王国的通关密语。

这种将文字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印证了维果茨基的观点——“最好的学习发生在真实情境中。”

聊书中的深度阅读

与孩子共读,最好的交流就是和孩子聊书。聊书的过程中,可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孩子联想到曾经读过的书,从而更深入地引导孩子去思考,继而练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等孩子再大一点,聊完书后,就鼓励他们记下来,把思维转化成文字,聊书也会更有价值。和孩子聊书,不是做阅读题,也不必太功利,可以从“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聊天形式开始——

·你喜欢这本书吗?能给几个喜欢的理由吗?

·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哪里最好笑?有没有让你想流泪的内容呢?

·你最想和书中的谁成为朋友?你最不想和谁打交道?

·这么好的书真该和别人共享,你先推荐给我吧,看看我能不能被它吸引?

聊书的范围也可以很广:聊角色,聊书名,聊感兴趣的情节,聊图画的细节关联,字里行间隐藏的秘密;聊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聊同一种题材的不同作品,聊自己和书中相似的经历……

有时候,孩子在看书时会露出丰富的表情,发出夸张的笑声,或者怪声怪气,那都是他们在发出讯号,等着大人来问:“你在看什么书呀?怎么这么好玩啊?”孩子就会滔滔不绝讲起来,讲完可能还会再看一遍,又发现好玩的再来讲,一本书就这么循环往复地读透了,也讲透了。

当知识的种子落在童趣的土壤里,自然生长的力量会创造魔法。在童趣的星空下,阅读应是一场自由生长的奇幻漂流。而在这趟旅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精准的导航仪,而是守护童真的指南针。(作者汤玫系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教体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小学生整本书公益阅读活动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助理导师)

作者:汤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