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中国 美国 关税 亿元 清明 万元 公司 项目 企业 大风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兰州市全链条推动成果转化量质双升

原标题:赋权改革释活力 协同推进添动力 生态优化促效力 我市全链条推动成果转化量质双升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际,同时也是兰州市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突破的关键节点,《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出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创新的政策措施,旨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推动兰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激发知识产权活力

《方案》明确提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知识产权为抓手,全面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兰州市将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帮助科技型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系统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引导高校院所盘活存量专利,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制定推广转化清单,通过专利转让、许可、质押融资等方式推动转化应用。同时,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自主决策、协商转化,允许鼓励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给企业使用,双方可采取“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延期支付”等方式支付许可费,对程序合规但因不可预测因素造成后期转化过程的价值变化或单位损失,纳入容错范围,为成果转化松绑。

在赋权改革方面,《方案》支持高校院所通过“赋权+现金”或“赋权+约定收益”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完成人,允许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转化。为激励科研人员,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开通绿色通道,将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为科研人员晋升职称、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加大权重。

此外,兰州市将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支持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试点,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国有资产的减持、划转、转让、退出、减值及破产清算等处置,由各单位自主决定,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充分释放科研潜能。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形成多方合力

为打破资源壁垒,《方案》提出建立“公开、公平、便利”的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高校院所、检测机构、算力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应开放尽开放”,公共数据“应共享尽共享”,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兰州市将鼓励企业积极使用共享仪器设备,以发放创新券的形式支持企业开展检测检验、委托实验、小试中试、封装测试等,按企业实际支付费用最高30%的比例、年最高20万元的标准予以兑付,降低研发成本,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在协同推进方面,《方案》明确,兰州市将建立由市直有关部门、在兰高校院所、相关企业、投融资机构和服务平台等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协调调度机制,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此外,组织成立专家技术评审委员会,对科技成果进行专业评价筛选,对委员会认定的低风险、高成熟度、高集成度、预期收益好的科技成果引导金融机构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围绕我市产业技术需求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供给,常态化举办专场路演活动,增强市场活力。

营造宽松环境

释放科研人员潜能

《方案》提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创新尽职免责减责机制,慎重对待科技创新融资、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保护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科研人员合法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健全巡察、审计、检查、考核等结果跨部门互认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审慎监管的创新生态。这种宽松环境为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了试错空间,推动创新文化落地。

《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以政策创新为引领,通过模式创新与赋权改革、资源共享与协同推进、宽容失误与生态优化,全面破解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这些措施既体现政府引导作用,又发挥市场主导力量,为高校院所、企业、科研人员搭建合作平台。随着《方案》落地,兰州市将在今年迎来科技成果转化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