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9:00:00
《混沌少年时》可以说是今年以来内核最为深刻、叙事最为独到的欧美新剧。
它用极其写实的风格,对校园犯罪问题以及人性进行了犀利地剖析,让我们得以瞥见,当下驳杂的社交网络和传统的性别权力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剧目前豆瓣评分8.8,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9%,一些追完剧集的观众表示,《混沌少年时》让人“深感后怕”,甚至“毛骨悚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本剧尺度过大,恰恰相反,《混沌少年时》从头到尾都冷静克制,没有丝毫血腥元素。它让人后怕的根本原因,是将青少年复杂邪恶的一面大胆袒露,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一面极为陌生,且极其骇人。
《混沌少年时》讲述了一桩13岁男孩杀人案件,并以此为中心,对逮捕过程、犯罪动机、心理分析等层面进行细致刻画。
本剧篇幅不长,仅有四集,每集一个小时左右,但其叙事结构独特,拍摄方式刁钻。
每集都以一镜到底的运镜方式讲述故事,且大体发生在某个场所,比如第一集聚焦于警局,第二集游走于学校,第三集围绕安全训练中心展开。此外,每集之间,时间间隔不定,如第二集发生在凶案后的第三天,而第三集已是七个月之后,到了第四集,案情进展到13个月后。
不难看出,《混沌少年时》并不满足于讲述一桩青少年罪案的由来,而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野,让我们沉浸式地代入角色,感受相关人员每一刻的情绪。
剧集一开始,督警巴斯科姆和警长米莎就率队冲进一所民宅,气势汹汹地逮捕了一名13岁男孩杰米,并称其涉嫌谋杀。
不管是杰米本人,还是他的父母和姐姐,对眼前这一切震惊不已。他们一方面对警方的突然行动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又对这一切无可奈何、深感恐惧。
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剧集事无巨细地呈现了英国警方的办案程序,不管是对杰米的信息录入,还是杰米对“合适成年人”的选择,或是律师对杰米的种种指点,都在夯实故事的真实感。
不仅如此,一镜到底的运镜方式也在跟随不同角色的空间走位,让我们宛如置身于警局之中。
逼近现实的细腻感、贴近角色的情绪力,是《混沌少年时》在影像调度层面最显著的特点。由此,我们才能与男主角杰米共情,感受他手足无措的状态,体会他惊慌崩溃的心理。
所以,在第一集前55分钟的篇幅里,我们一直是站在杰米这边的,并将其视作弱势群体。不管是杰米本身的委屈,还是杰米父亲的愤怒,都让我们认定,这必将是一场警方闹出的乌龙。
直到最后五分钟,督警巴斯科姆调出监控录像,杰米的犯罪事实摆到明面,我们才跟杰米的父亲一样,惊诧惶惑、无力接受。
年仅13岁的杰米,为什么会对同校女孩凯蒂痛下杀手,连捅七刀?这才是《混沌少年时》最具悬念的主题,而这一主题,在后三集中给出了答案。
在第二集里,督警巴斯科姆和警长米莎原本打算在杰米的学校里寻找凶器,可在此过程中,他们另有所获。
整个学校充斥着混乱、惊恐和敌对的情绪。
老师们虽然对受害者凯蒂表示同情,但对家长们要求增加金属探测器以避免凶器在校园出现的诉求抱怨不已;明明已是上课期间,但授课老师却经常迟到,以致喧哗闹腾的学生无人看管。
走廊上,充斥着拍摄短视频起范儿的学生;班级里,塞满了一口脏话毫不避讳的男孩。语言霸凌随处可见,暴力冲突骤然发生。
就像督警巴斯科姆吐槽的那样:“你觉得他们能在这里学到东西吗?感觉更像是牲口棚多一些。”
更让巴斯科姆惊讶不已的是,当他满校园奔走,挨个班级通知,希望学生主动说出案件细节的时候,儿子亚当将他拉到一旁,私下点破了杰米的行凶动机。
原来在这些青少年群体中,早就流行起所谓的“八二法则”,即80%的女性会被20%的男性吸引,至于剩下80%的男性,便是所谓的“非自愿性单身”。
这种偏激无脑的观点,左右着这些正处于发育期的少男少女,尤其通过社交网络产生固化影响。
在杰米与凯蒂的社交互动中,凯蒂便因为带头用表情符号,给杰米贴上了“非自愿性单身”的标签,导致他怒火中烧、铸下大错。
一组表情符号,真有如此大的伤害力度吗?这一看似荒诞的动机,在第三集里得到了更加细致的剖析。
这一集中,主要角色只有女心理学专家和杰米两人,案件发生七个月后,杰米作为未成年罪犯,需要得到临床心理学专家的评估报告,才能被更客观公正地审判。
在女心理学家的不断询问下,杰米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方面,他有着同龄男孩的纯真率直,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可,既包括外貌,也包括秉性,所以每当杰米自我否认后,他都会愤愤不平地抱怨,责问女心理学家为何不对他表示认可。
而另一方面,他又如同“超雄综合体”附身,一旦女心理学家占据主导地位,他立马被激怒,不是摔东西怒吼,就是站起来逼近女心理学家,以充满攻击性的身姿,想要震慑后者。
由此,《混沌少年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复杂的杰米。在第一集中,他如同无辜受惊的羔羊,而在第三集里,他恰如诡异难测的恶童。
不管是杰米的言谈举止,还是校园中的日常细节,或是杰米父亲在第四集里所呈现出的失控状态,我们不难拼凑出杰米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
父亲虽然从不体罚杰米,更对杰米的兴趣和诉求竭力满足,但他并没有充分照顾到杰米的秉性和尊严。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杰米的童年回忆里,父亲明明知道他不爱运动,却非要他踢足球,增加男子气概。而每当杰米在场上表现不佳,他又会刻意瞥过头去,忽视杰米的情绪。这一点,给杰米造成了深远的心理创伤。
正因如此,在进入青春期后,性权力再次如阴霾般笼罩在杰米心中。能吸引到女孩,等同于男性气概的满足,而被女孩归类为剩下的80%的男性,即“非自愿性单身”,便意味着男性气概的磨灭。
毫无疑问,在学校这个较为封闭的空间里,在社交网络这个被无限放大的社会中,尤其是,在13岁男孩尚未成熟的心理作用下,由男性气概的磨灭而导致的挫败感、失落感,才是他最终连捅凯蒂七刀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层面来说,《混沌少年时》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版本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杰米如同心理经受着巨大起伏的小四,而凯蒂,犹如让小四的理想主义幻梦破灭的小明,所谓的青少年犯罪,折射的正是社会问题。
《混沌少年时》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冷静客观的视角,让我们目睹这一切悲剧的发生,甚至在第四集的最后,杰米的父亲仍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唯一让人略感欣慰的是,督警巴斯科姆在第二集的最后,放下了手头忙碌的工作,带着同样遭遇过霸凌的儿子共进午餐,袒露亲情。他深深地明白,如果自己和过往一样,漠视儿子的遭遇,后者或许将是下一个杰米。
花无宴
责编 柴颖瑞
2025-04-05 19:00: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5
2025-04-05
广东举行2025年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综合演练 多项实战场景检验应急能力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知名地产大佬被立案调查,本人道歉!身家曾超200亿元,旗下公司近3年亏超500亿元
2025-04-05
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