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杜甫的一首名山之作,写尽了江山盛景,写得意气风发,积极乐观


如今,我已是中年,再次读《望岳》,同样是正能量由此生发。同时,我更多地回忆起青春年少时,回忆高中读《望岳》时的情景……

在此,我们再次品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胸生曾(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公元735年,杜甫到洛阳考科举,结果落第了,但他并不在意。那时,年轻人流行漫游,饱览名山大川,结交各路豪杰。

年轻的杜甫也不例外。科举失利后,他就开始了人生中的一次漫游生活,游历了齐、赵,就是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

这首诗是杜甫漫游时初经泰山,遥遥望见这座名山,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激情而写下的。

写下这首诗时,杜甫大概24岁。那时的他没一点沧桑感,而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所以,这首诗散发出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题中,“望”是遥望、眺望的意思。“岳”就是五岳之首泰山。诗题的字面意思就是遥望泰山。

诗题上来看,诗人杜甫强调自己在望泰山,而不是登泰山。他选用“岳”,而不用“泰山”,强调了泰山并非一般的山,而是伟大的名山、五岳之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用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来写泰山的绵延与辽阔,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阔。

五岳之首泰山是一座历史名山,诸山所宗,和宗教有关联,历来帝王封禅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所以被尊称为“岱宗”。

如此尊贵的“岱宗”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诗的开篇下笔就是一个问句:“岱宗夫如何?”

从这个问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杜甫第一眼望见泰山时的心情,有高兴、激动、惊叹、仰慕等,可谓是百感交集,写得引人入胜。特别是那个“夫”字,本是句首语气词,放到这诗句中间,却是一种创新。

诗人经过了一番琢磨后,用自己的体验回答道:“齐鲁青未了。”

这是用最开阔的视野来望岳,仅5个字就囊括数千里之外。这走出了齐鲁大地,泰山的山色依然在目。

由此可见,泰山绵延横亘在齐鲁大地上,不但雄阔,还很高峻,那青青的山色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还能看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走近点望泰山,太神奇秀丽了。

诗人用了一个“钟”字就写活了天地万物,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秀美的景致都聚集于此。

高大巍峨,能够遮天蔽日。泰山的巅峰,就像是一道分割线,把山南、山北的阳光都切成两面了,一面是明亮的,一面是昏暗的,完全不一样,太神奇了。

这句“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高大的神奇力量,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分割了,形成了两种的自然景观,让人顿感泰山实在是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人细细凝望神奇的泰山,山中云雾层出不穷,就连心也随之荡漾,心胸也坦荡、开朗起来了。一个“荡”字用得绝妙,既写出来云雾的缥缈,又写出来诗人的感受。

眼前的景观神奇而缥缈,诗人着迷在其中。他想要一看个明白,张大眼睛极目望去,隐约望见飞鸟归山。可见,他对大好山河是多么的热爱,沉醉在其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望着崇高、伟大的泰山,并想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那时,天下的山就在脚下,众山就会变得极为渺小……

诗的末两句写了将来登上泰山顶峰所见的景象,写得精妙,气势不凡,意景辽阔,又把诗人的抱负蕴含在其中。

渺小的众山与高大的泰山对比之下,展现出诗人年轻时不畏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成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还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奋发的力量。

整首诗以“望”字贯穿其中,每一句都在写望岳,却不见一个“望”字,分别从远望、近望、凝望及俯望描写泰山,写出来泰山的雄伟、辽阔、秀丽、巍峨……诗人还没有登上泰山之巅,就写尽了泰山的江山盛景,可谓是绝妙。

同时,这首诗写得意气风发,体现了诗人年轻时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洋溢着蓬勃的朝气,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读了正能量满满,不愧是千古名篇,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相关文章

可不可以慢点忘记我

2025-01-09 09:04:54